This reflections is written in Chinese. As I suddenly realized that I haven't wrote any journals in Chinese whatsoever for a long time. I simply don't want my native language get rusty due to long time inactivity!
今早的阳光甚好。光明,温暖,干净。我有些迫不及待地想出去走走,晒晒太阳。早上十来点鈡的光景,草上还有些许露珠。在阳光照射下,折射出五彩的微光。像是挂在青草上的宝石,闪闪亮亮。小鸟在树枝上跳来跳去,我看到了祂胸前被风吹起的毫毛,还有祂扭头时转动的眼球。一切都是那么美好。
走在路上,我再次体会到了来自内心的讯息。这是第二次,同样的内容:
“我已到达。 I‘ve arrived。我已到达,没有想去哪里,没有想要再做什么,完整了,足够了,因为我已到达。”
在把内在的讯息转述为文字的时候,往往会显得有些笨拙,也没有什么逻辑。感受是清晰,敏捷又快速的。很短一下子,就知道了很多的意思。然而用文字呈现时,就会有冗长的形象。以及和感受相比,文字表达总是缺了些什么,因此也只能尽力回忆,勉强说说。
第一次这条讯息出现的时候是去年,当时我有莫大地欢喜。生命本身是完整的,已然完整。再没有谁能做些什么事情,让生命更加完整。对于个人而言,所有发生在她生命当中的事情,都在其生命之内(或之中,或之下)。换句话说,即使把所有发生的事加起来,都小于她的生命,都不能等同于她。她真实的身份,或生命不是由所发生的事情构成的。而是反过来,她的生命像是一个容器,所有发生的事情像是水。是容器兜住了水,生命兜住了所发生的事件。再言之,即使这些事情没有发生,或换成别的事情发生,也不影响容器,也就是不能影响她生命的本质。那个容器,已然铸成,已然完整。水无法破坏装它的容器。
只不过,当时我没有仔细体会,“到达”的意思。
脚步自然而然的放慢了,阳光舒服极了。远处山上的树连成一排,树冠高低起伏,枝叶间的空隙透着更远处天空的微白。这一路上的枫叶,红红黄黄。我不着急走路,我甚至不介意是不是在走路。只是沉浸在一片宁静平和之中。
后来,我深入去感受这片平和。才发觉原来平静,也是有高度和宽度的。就好像地域一样,有自己的幅员疆界。当时我觉得那片平和在我的头顶之上,顺着目力所及的天空蔓延开来。在我头顶之上的意思,就是这份平和不被头脑打扰。我甚至刻意去想未写完的作业,明日工作上的琐事,学这个课程将来就业前景的未知风险……都没有打破这份平和。内在的回应是“那又怎样呢,他们会自然发生。而你只是经过。” 也正在此时,我获得了“到达”的意思。
这份平和,不是靠做了什么事情得到的。我(以及很多人)有过各种各样的追求,挑选的行业,从事的工作,学习的科目,跟随的宗教,修行的方式,阅读的书籍等等,是为了什么?目的决定了目的地。做了种种这些事情,是为了去哪里呢?心中所愿的那个灵性目的地,是通过这些方式到达的吗?或者做了某些事情,就一定无法达到了吗?这两者之间,或许有相关关系,但不是因果关系(导致关系)。ie, correlation, not causation.
那句“我到达了” 是我的心,告诉我,此时此刻的平和,便是目的地。不是远处哪个地方,或者未来哪个时刻。而是当下,就是目的地。尽管,我的生活还在缓慢的进行,尽管生活中的很多 任务我没有完成,尽管细想起来,我还有好多事情仍然没有决定。然而那个深深内在的灵性自我告诉我,祂到达了。本着这样的心境状态,在人生中扮演怎样的角色,要用多长时间,要经历多少变化,“那又怎样呢?”。因为我已到达。
”无为“,是不是这样的感受?无需通过特意作为,呈现自然、自主的生命状态。我不敢断言。
《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》中牧羊少年踏上寻宝的旅程,兜兜转转,经历各种各样的磨难和成长,原以为到达了梦中的目的地,结果命运却告诉他目的地就在出发地。
或许这就是命运的大智慧和大游戏,兜兜转转做了种种,笑过了也哭过了,答案揭晓的觉悟时分: 做了那么多最后才能得知其实不需要做什么,或者做什么都没有关系。是什么结果都可以。矛也可,盾也可…… 这么说,对,也不对。Namaste.

Commentaires